热门文章

Journal of Pragmatics

Call for papers for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w, Language and Discourse

“名从主人”?

会员名单(第一批,2015.5)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何自然教授

1号通知:第十六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第十届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年会

李捷博士

陈新仁教授

第十四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年会2号通知

联系方式


秘书处专用邮箱: cpra_secretariat@163.com


会员登记用邮箱:cpra_application@163.com



中国语用学者参加美国语用学大会

点击次数:1969  发布日期:2016-11-16  【打印此页

2016114-6日,第三届美国语用学大会如期召开。复旦大学熊学亮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冉永平教授、任伟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周凌副教授多位中国语用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本届大会由美国语用学研究会(American Pragmatics Association, AMPRA)主办,印第安纳大学承办。国际期刊Intercultural pragmatics主编Istvan Kecskes, Bruce Fraser, Kathleen Bardovi-Harlig, Diana Boxer, Kasia Jaszczolt, Susan Herring等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应邀与会。大会的主要目的是推进语用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设置了三大议题:(1)语用学理论研究;(2)交叉文化、跨文化和社会现象等的语用学研究;(3)语用学应用研究。除了理论探讨外,本届大会广泛涉及交叉文化及跨文化的语用学研究、二语语用能力发展与教学实践的语用学研究、社会语用及多视角下人类互动交际的语用学研究等,出现了多场专题研讨,比如Relational pragmatics in Chinese, “Toward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uman interaction: New frontiers in theory, practice & pedagogy, Multidimensional indexicality, Sex, gender, and linguistic taboo, Intercultural service encounters in a global world,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to typology and meaning等。其中冉永平教授主持Relational Pragmatics in Chinese这一专题,复旦大学熊学亮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周凌副教授和张绍杰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刘平、博士生陈倩等分别做了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对汉语文化语境下相关话题研究的高度关注与强烈兴趣引发了他们的热烈讨论

任伟教授做了题为Apologies in Emails: Interactions between Chinese EFL Learners and Their Foreign Peers的专题小组发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师宫丽丽博士、研究生白晶、杨青以及黄旭也分别做了不同专题小组发言,汇报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与国际学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切身感受到了学术交流的重要性和语用学研究的多元化。另外,在美国访学的多位中国学者,如辽宁师范大学的姜晖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孙毅教授等也参加了本届美国语用学大会,作了会议发言

在第三届美国语用学大会之前,113日还组织了题为“Pragmatics and Language Learning”(语用学与语言学习)的工作坊,Kathleen Bardovi-Harlig等多位学者汇报了如下话题的最新研究:(1) Oral-for-Oral” Tasks in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Research; (2) Integrating Pragma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3) How Pragmatic is the Teaching of Pragmatics?; (4)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L2 Pragmatics Assessment Using Assessment Use Argument Framework, 对语言学习、语言教学、语言测试等中的语用问题进行了专题介绍和深入交流,现了应用语用学研究的交叉视野和广阔前景。

与会者一致认为美国语用学大会的特点是:重视专题研讨,系统性强,交流平等,发言质量高,讨论充分本届大会期间,中国语用学者向国际同行学者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加强了国际学者对中国语用学研究的认识,有助于推动中国语用学研究的国际化及推进相关题的深研究